close

  認識五穀雜糧-title.png  

 養生篇 

民以食為天,五穀為人生存繁衍之根本。

人食五穀而肥,人食五穀而健。

五穀有五色,人有五臟, 色養五臟。

五穀與藥同為本草,妙食五穀,可百疾不生。

人種穀,穀養人,五穀激發人體正能量。

 

布格娃娃最近購買了一本新書,是教導人們該如何的養生保健,看的不錯,想分享給朋友們~這本書裡面有依照各種體質來設計養生食譜,有空布格娃娃也會照著食譜試做,覺得好吃不錯的,精華的五穀知識也會慢慢的分享給朋友們哦~

 

粗食好味道!五穀雜糧防癌抗病最直接

  人們每天都與五穀雜糧打交道,一天三餐所吃的粥、麵條、饅頭、麵包等,分別由不同的穀糧加工製成。或許整因為生活中太熟悉這些五穀雜糧了,幾乎到無視的地步,以至於許多人無法回答這個簡單的五問題:五穀雜糧指哪些作物或糧食呢?

  穀的本意是指有殼的糧食,像水稻、穀子、小麥等外面都有一層殼,所以叫作「穀」。

  「五穀」一詞最早出於《論語》,來歷多少與聖人孔子有關。兩千多年前,孔子帶著學生子路出門遠遊,不知什麼原因,子路脫隊了,找不到老師孔子。這時,一位用杖挑著竹筐的老農走過來,子路上前詢問:「子見夫子乎?」老農回道:「四肢不勞動,五穀分不清,孰為夫子?」就這樣,「五穀」一詞得以流傳至今。

  老農口中的「五穀」究竟是指什麼作物呢?學術上有兩種說法,一種指稻、麥、黍、稷、菽;另一種指麻、黍、稷、麥、菽。兩種說法區別在於:一種有麻無稻,一種有稻無麻。

  稻,就是水稻,今天仍然是華人的主糧,特別是南方人,每天必吃稻米。

  麥,指的是大麥和小麥。今天華北地區廣種小麥,主食小麥粉。因此有「南稻北麥」之說。

  黍,又稱黃米或黍米。遠在原始農業時代,黍已經是主要栽培的農作物。黍米性黏,似糯米,故北方民間常用以製作年糕、元宵等。

  稷,就是穀子,脫粒後叫小米。古代把稷視為百穀之首,常以稷指代五穀。農業在古代關係著國家安危、百姓安居生活,不可輕視,所以帝王、諸侯要經常祭祀穀神與土神。土神稱為「社」,穀神稱為「稷」,所以就出現「社稷」一詞來代指國家。例如《孟子.盡心下》說:「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。」

  菽,其實就是大豆。《詩經》中多次提及大豆,次數超過水稻,這說明大豆對於當時的人民來說相當重要,是人民的主要糧食。今天 大豆除了製作豆製品外,更常用於榨油。

  如今,人們說到五穀,不再單指上述五種穀物,而是泛指所有糧食。人們把這五穀與這五穀之外的「雜糧」加以整合,將所有的糧食統稱為「五穀雜糧」。

  另外,人們還經常以高梁、蕎麥、燕麥、薏仁、綠豆、紅豆等充饑,並將它們統稱為雜糧。清代薛福成在<應詔陳言疏>一文中寫道:「八旗兵丁,不慣米食,往往由牛錄章京領米易錢,折給兵丁,買雜糧充食。」由此看來,清代的滿人吃不慣米食,喜食雜糧。不過,當時大部分的老百姓買不起米,也只能以雜糧充饑度日。

  現代營養學則通常把常物分成五大類,如下表:

 

種類

種類

種類

第一類

穀類及薯類

穀類包括米、麵、雜糧,薯類包托馬鈴薯、番薯等。一般來說,穀物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礦物質、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群等。

第二類

動物性食物

包括肉、禽、魚、奶、蛋等,主要提供蛋白質、脂肪、礦物質。

第三類

豆類及堅果類

包括大豆、其他乾的類及花生、核桃、可仁等堅果類(果實中的種子或核仁),主要提供蛋白質、脂肪、膳食纖維、礦物質、維生素B或和維生素E。堅果類大多甘平,以補益脾胃、利水除濕、止瀉等功能見長。豆類以滋養補易功能為強。豆類和堅果還是人體植物性蛋白質、油脂的重要來源,因其多含不飽和脂肪酸,所以特別適合老年人和心血管患者食用。

第四類

蔬菜、水果和蕈藻類

主要提供膳食纖維、礦物質、維生素C、胡蘿蔔素、維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其他植物化學物質。

第五類

純熱量食物

包托動植物油、澱粉、食用糖和酒類,主要提供身體所需的熱量。動植物油還可提供維生素E和必須脂肪酸。

 

  五穀的概念也不斷演變,通常是指稻穀、麥子、大豆、玉米、薯類,實際是糧食作物的總稱,或泛指糧食作物,而習慣性地將粳米(蓬萊米)、大小麥以外的穀類及雜豆,包括小米、高梁、玉米、蕎麥、燕麥、薏仁、紅豆、綠豆、芸豆等稱作雜糧。

  五穀雜糧泛指現在營養學分類中的第一大類食物「穀類及薯類」,以及第三大類食物「豆類及堅果類」。

  插圖1.png

~本文章內容,取自以下書籍~

書名:13億人都在吃對症養生粗食

作者

李寧

知名營養師.食療養生專家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布格娃娃夢想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